From the creators of GRAMMY ® and International Award Winning projects:

ALMA LIBRE DOMUS SOLIS THE HOUSE OF DREAMS MADE IN MIAMI GLOBAL OASIS VOL. 1

PRANK PRICE JUST a DAY MAGIC SONG STAY ODE TO JOY I'LL STAY WITH YOU

DING-DONG JESTER GLORY NIMOZO BELIEVE THE POWER OF NATURE THE LAST ROMANCE

THE PATTERNS ON THE STONES LYZISTRATA THE STARTING POINT THE GATE OF ALL WONDERS

FREEZE CLOUDWARD MY ENDLESS LOVE NOT LIKE THIS

中轴线

人类时空的记忆与想像

中轴线:人类时空的记忆与想像



库琴科·塔拉斯耶维奇-库岑科,张家界学院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湖南张家界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
e-mail: terryheimat@gmail.com

说明

這篇文章是關於 「北京中軸線 」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名錄。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6届会议将“中国—北京中轴线”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英明和意义深远的决定。

序言

在历史文化长河中,“中轴线”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概念出现的时间或许并不算长,但在人类活动足迹里,“中轴线”的概念却一直贯穿人类的发展。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温度、氧气、水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神秘的北纬30度”便成了天选的生命之初的“中轴线”。在这条纬度带上,密西西比河,尼罗河,长江等纵横期间,四大文明古国滋生于此。大自然的安排看似无逻辑的诗意,实则是精巧周密的必然。如果说地理学中的“中轴线”是“进化论”中“物竞天择”的生动阐释,那么人文历史上的“中轴线”则是闪烁着前人理性选择的智慧之光。从雅思贝尔斯的“人类文明轴心”时代到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伟大的时刻、伟大的人物缔造的伟大的思想至今仍让我们高山仰止。

这是对历史的尊重


北京中轴线成形于元朝,发展于明清,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忽必烈或许没有想到,他所确定的中轴线,在风云变幻的几百年里再未改变,而且通过不断地添加、赋予变得更加丰富而立体。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雄伟气魄由此而生,就是这条线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承载着民族记忆,见证着历史风云,理应被重视、被珍藏。在“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我们也听到一些媒体或组织发表了一些不同看法,甚至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偏见,意图将中国申遗行为进行政治化解读,我认为都是对这一重要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亵渎。

这是对文化的敬畏


北京中轴线东西对称、和谐圆润,中国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统一和谐的,对称的事物能给人一种“安静”的严肃感, 蕴含着平衡、稳定之美。于是从建筑、书法、绘画、诗文到楹联、器物、饰品、家居……无不讲究对称之美。古老的东方智慧、独有的生活美学在北京中轴线展现得更为写意、潇洒和浪漫,这是北京的基因也是中国的基因。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经评价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对中轴对称线如此钟爱与恪守,并盛赞北京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

这是对时代的礼赞


今天的中国以大格局、大视野、大开放拥抱世界,展现了负责任、有担当、大智慧的良好大国形象。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前往中国,在北京中轴线上感受建筑的伟大,触摸文化的密码,感知发展的脉搏,感悟中西文化的交融互鉴,与中国人一同礼赞传承、礼赞发展、礼赞和平。这让我想到“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和实践,将东西方紧密联结起来,或许将成为下一条人类文明史上的“中轴线”。

维特根斯坦说“世界的意义常在世界之外”。这次“北京中轴线”的申遗成功更大的意义还在于给了更多的城市启示,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如何赓续文化,如何在构建物理空间的同时构建心灵和精神的家园。


库琴科·塔拉斯 張家界大學教授。
毕业于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
获得音乐艺术和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名誉教授。
张家界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法国巴黎国际首席指挥家协会会员。
美国伯克利音响工程师和编曲家协会会员。
国际仲裁协会会员。
文化艺术领域的国际奖项获得者。
库琴科·塔拉斯
Made on
Tilda